世界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形势与中国的对策(摘要)

    梁骏吾

太阳能电池及其材料的发展, 正处在当今世界所关注的两大问题──能源和环境的交汇点上.所以引起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仅统计20064月份将召开的有关光伏的国际或地区性会议就有15个。其重要的议题之一就是如何发展光伏电池用的材料,以解决当前全世界太阳能多晶硅短缺的问题。中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 因而必须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予以充分的关注。

       1954 Pearson 等人 成功制备第一个硅太阳能电池(效率6%)以来, 光伏产业不断发展, 1998年以来世界光伏电池产量 30-40% 的高速前进。2004年的增长更创60.6%的高记录, 达到1195MW。这期间尝试了多种半导体材料的光伏电池, 但目前硅光伏电池生产仍然占世界总产量的98.5%, 其中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共占84.7%, 非晶硅非晶硅/晶体硅带硅电池占13.8%, 化合物光伏电池(CdTeCIS)1.35%. 其余多结化合物电池, 虽然有较高的转化效率, 然而成本高, 仅适用于少数领域。总之. 晶体硅仍然是当今太阳电池最主要材料, 其次是各种薄膜硅带状.硅。

    世界光伏产业如果维持15% 30%的增长率, 2008年多晶硅的不足量将分别为1800 8600吨。2005年中国的太阳能单晶硅年产能力为2000吨。多晶需求量为2600/年。2005年国内产量仅约60吨。进口多晶硅十分困难, 因为全世界都感到多晶硅严重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完成下列紧迫任务:

(一)  掌握SiHCl3法生产多晶的工艺, 使国内已在建的多晶硅厂早日建成, 投产。

(二)  使用世界先进多晶硅技术. 建设每公斤硅能耗冶金硅消耗氢耗氯耗每公斤硅成本环保指标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多晶硅生产线。

首先, 我国应尽快掌握先进的西门子工艺。当今世界上生产多晶硅主要有二种工艺──西门子工艺和流床工艺。 除此之外, 正在开发的工艺还有许多, 但都未达到规模生产。我国的生产线应以先进西门子法为首选, 西门子法经历四十多年的改进, 虽然仍然称西门子法, 但其内容细节与四十年前不大相同, 它构成当今多晶硅生产主流工艺。其能耗由八十年代的300kWh/kg 降至 九十年代95-110 kWh/kg, 现在更进一步降至60-70kWh/kg。先进西门子法解决了副产物 SiCl4转化为SiHCl3的难题。产品质量上乘, 高档产品可满足电子级硅要求, 抵挡产品可用于光伏电池, 攻克先进的西门子技术是当务之急。这里有许多科学技术问题. 如反应的真实过程沉积炉和全过程的自动控制SiCl4的氯氢化技术回收技术以及能耗降低技术等都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其次, 流床技术也是目前重要发展方向, 流床反应的原料可用SiH4也可用SiHCl3 国外流床反应电耗分别低至30-40 kWh/kg, MEMC,Pasadena的产量已达1700/年。不过国外公司不愿出卖其流床技术, 我国应研究流床生产中的物理化学过程颗粒尺寸控制技术籽晶生长技术控制粉尘的技术。

直接用气相淀积的方法在晶态衬底或其他衬底上生成多晶微晶或非晶的多层结构薄膜, 再经过器件工艺做成光伏电池。显然避免了切割损失, 减少硅材料消耗, 也报导了较高转换效率的器件。但在目前, 其价格和性能尚逊于体晶体材料做成的电池。不过它仍然是一条有希望成为高转换率低成本的途径, 应当予以重视。

为了解决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短缺, 开发了许多新的生长技术: 如用气相转入液相沉积法(VLD) 硅烷在空心硅管沉积法, 目的是提高多晶硅沉积速率, 属于SiHCl3法和SiH4法改进的尝试。又如以硅石为起点, 用碳还原方法结合若干物理化学提纯方法: 包括液硅与反应气体作用或等离子气体提纯用定向结晶分凝析出杂质等。从而, 生产价廉的太阳能级硅。国内的科技工作者也设想了许多方法生产太阳能级硅。作为一个使用多晶硅的大国, 对各种创新应予以支持。至于项目的筛选可通过召标评审择优支持。

总之, 当今太阳能电池仍然以硅为主, 多晶硅的生产以先进的西门子技术为骨干, 流床法其次. 薄膜硅(含多晶微晶非晶)电池也是应关注的一种发展方向。各种新材料新方法也要有一定的安排, 使我国的光伏事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