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北京市十一学校本部30余名师生来访半导体所,开展主题为“走进半导体的世界”的参观研学活动。
综合办公室主任葛婷代表研究所对十一学校本部师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半导体所是我国首个从事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是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应运而生。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与半导体所同样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希望同学们在参观研学活动中能够传承精神、汲取知识。
随后,师生们观看了半导体所宣传片《传承·庚新·筑梦》,了解研究所六十余载砥砺奋进、勇攀高峰的发展历程。
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雯受邀作了题为《芯片是如何制作的?》科学技术公开课。芯片是什么?半导体是怎么实现导电的?芯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刘雯结合初中生知识学习的特点,围绕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她指出,芯片制造涉及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等多门类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希望在座学生们热爱科学、好好学习,长大后为我国芯片技术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在“实验室开放体验零距离”环节,师生们走进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电系统实验室参观了研究所高科技成果。“你想知道芯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带师生们走进奇妙的半导体世界,了解芯片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一根光纤如何化身‘全域感知神经’?”演示了光纤海洋温盐深传感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介绍了研究所在满足深海、深地、深空国家重大需求中的贡献。
在“感受大家风范、传承科学精神”环节,半导体所科技管理与成果处高工尚雅轩带师生们参观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厅,讲述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研究所在“两弹一星”国家重大任务中的重要贡献、老科学家故事和科学家精神内涵,激励学生们传承科学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此次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励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半导体科学事业。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半导体所综合办公室主办,人事教育处协办,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了接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