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假期警惕网络电信诈骗的温馨提示
各位职工、研究生:
春节假期即将来临,在大家准备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并使用手机、网络处理个人事务,发送拜年信息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警惕网络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存在。综合办公室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诈骗案列通报给大家。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大家能够了解网络电信诈骗的形式以及手段,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不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综合办公室
2017年1月23日
案列通报:
1.春运抢票留心四大陷阱。
春运抢票进入紧张阶段,部分地区一票难求,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特此提醒春运抢票当心四大陷阱。
一是骗子冒充铁路客服来电通知购票不成功,需要在其提供的网站上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办理退票。
二是骗子建立山寨网站,将手机木马病毒伪装成铁路官方软件诱骗用户下载安装,盗取用户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
三是骗子在网上发布购买火车票的虚假信息,留有以400或800开头的客服电话,用户拨打电话后将落入其事先设置的诱骗陷阱中。
四是骗子自称可以买到火车票,在交易时以保障为借口,骗取用户订金、保障金或预付款,或电话告知旅客没买到票,让旅客按照他们的要求到ATM机或提供银行账号进行退款,根据提供的激活码或验证码,把卡里的钱骗走。
安全提示:春运购票信息须以12306官方网站或官方手机APP为准,从官方网站下载“铁路12306”应用,认准12306官网地址和全国统一订票热线。
2.“见码就扫”有安全风险。
近期,微信“二维码”逐渐成为不少商家营销的主要手段。但是,天津一市民因在街头随意扫描了一个交友类二维码后,个人银行信息遭到泄露,导致其3家银行账户及支付宝、微信钱包20余万元不翼而飞,
安全提示:手机用户应养成良好的二维码使用习惯,不要轻易扫描布置来源的二维码。此外,在使用手机二维码在线购物、支付时更要谨慎,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也不宜存储过大数额资金,以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3.红包诈骗已升级,假红包里藏有木马程序。
近期发生多起抢红包诈骗案,假红包里藏有木马程序,嫌疑人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个人信息,盗刷网银财产。家住海口秀英区的吴女士近日接到朋友圈中一位好友给她发来红包链接,吴女士未仔细查看就点击进去抢红包。打开红包后,对方要求她扫描一个二维码,并输入个人信息,才能完成领奖,扫描二维码几分钟后,吴女士手机收到其银行卡被转走8000元的短信,而朋友微信已被人盗取。
安全提示:在抢红包时一定要仔细确认发布红包活动的主办方是否正规可信,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在其中输入任何个人信息。
4.公共场所免费WIFI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还有可能是黑客自行搭建的“山寨WIFI”,会导致账号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网银盗刷等严重后果。江苏南京市民张先生使用公共场所的WIFI后,电脑被黑客入侵,网银上的6万多元在两天内只剩下500元。蹊跷的是,U盾、银行卡都在,账户绑定了手机短信,密码也没丢,卡内的钱就被人份69次盗刷了。经调查,张先生的钱是通过三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溜走”,他的手机还没黑客做了手脚,收短信的功能被屏蔽,所以没收到任何短信提示。
安全提示:公共WIFI安全危害的最大漏洞不在技术上,而在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上。提醒用户尽量不要用免费WIFI进行网银、支付宝等设计财务的操作,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就能有效避免落入免费WIFI的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