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为了加速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组织精干的科研队伍,在科技前沿领域做出一流工作,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式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作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后勤企业化、社会化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可以说,后勤改革是知识创新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九十年代初始,沈阳分院系统的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管理上尝试了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在经济上实现了自收自支,在思想观念上具备了市场经济的概念。第二阶段是步入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制、机制改革。
1999年初,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对全院后勤改革的总体要求,大连化物所后勤服务中心率先进行企业化改革的探索,揭开了沈阳分院系统第二阶段改革的序幕。而这次改革,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机制上的变化都是深刻的、重大的。
从2000年11月,由中科院沈阳分院生活后勤服务中心转制而成的沈阳谊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到2002年9月,由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后勤中心转制而成的沈阳中科天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沈阳分院系统各单位的后勤改制工作全部完成。
在第二阶段后勤改革的过程中,沈阳分院各单位的领导和广大后勤职工,从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战略大局出发,共同负担改革的成本,为研究所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顺利进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沈阳分院系统各单位充分认识到,后勤改制工作是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所在资源支持、养老保险补偿、股份量化等方面,采取了有情操作,不但为各改制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而且还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广大后勤职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观。他们以改革为已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不提过分要求,并在制定改革方案中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沈阳分院系统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改革方案也各具特色和可操作性。
沈阳谊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借鉴了大连化物所后勤改革的经验,采取签订有期限无偿使用沈阳分院资产的方式,避开了企业注册中的繁杂程序,实现了便捷和高效。公司成立两年以来,在园区建设、后勤管理、供暖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受到小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大连智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对大连化物所原后勤服务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卫生所、幼儿园、小车班、总机班、车队等公益服务部门,进行资源优化重组,于2001年3月建立的全新体制、独立法人、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以承担大连化物所科研后勤保障服务和科服酒店的客房、餐饮等服务为主。从人员重组、服务职能调整,到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后勤服务体系,大连智鑫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大家看到了改革的新面貌、新机制和新希望。
沈阳新合物业有限公司是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园区服务管理中心于2001年9月转制而成的。新合物业公司采取聘请专业顾问公司、引进专门物业管理人才的方式,提升了企业的起点。他们不但为所内园区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还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2002年9月转制而成的沈阳金瑞实业有限公司,则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9个独立法人实体统一改制,重新配置资源,融入市场,高效利用。
2001年12月,沈阳应用生态所后勤服务中心完成转制,成立了沈阳科生物业有限公司。科生物业公司集服务、经营为一体,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研究所提供有偿服务,并兴办多种经营实体,增强了企业的实力。
海洋所后勤服务中心于2002年8月改制为青岛科海物业有限公司。公司在充分利用研究所提供资源基础上,在物业管理和工程维修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按照中科院研究所整体转制的统一部署,分别于2001年6月和2001年5月成立了沈阳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和沈阳中科仪有限公司,实现了由传统体制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向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有限责任公司转变的历史性跨越。整体转制完成后,他们分别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和后勤服务部,完成了科研后勤服务工作的主辅分离。
沈阳分院系统后勤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后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后勤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进程。后勤改制工作完成后,园区建设与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等最终都将引入竞争机制。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与社会上专业公司相比,我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优势在于了解科学院的院情,适应科学院的文化;劣势在于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要想变劣势为优势,就必须走集团化的道路,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因此,必须要增强危机意识,完善自身的造血机能。各单位给后勤改革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内部保护措施也是暂时的,要想发展壮大,还得依靠自己。改革无止境,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2001年9月,沈阳分院成立了后勤协会。以协会为平台,以集团化为目标,成为各会员单位共同的发展战略意识和选择。第二阶段改制工作的基本完成,既是沈阳分院系统后勤改革的一个阶段性终点,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