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同志:
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定于2016年6月17日(周五)上午9:00在国家科学图书馆报告厅(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西北门进入)举办科普论坛活动。
论坛主题:量子奇异性及量子技术
主讲嘉宾:郭光灿 院士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报社
请感兴趣的老同志自愿前往参加。
半导体研究所离退休办公室
2016年6月12日
郭光灿院士 简介
郭光灿,物理学家,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郭光灿同他的研究生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提出“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被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实验证实,后者201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1年郭光灿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科技部“973”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我国量子信息其后蓬勃发展的基础。他组建的这支研究队伍先后培养出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十多位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光灿创建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并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光纤量子密钥系统;实验上首次同时观察到光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挑战玻尔互补原理设定的界限;研制成功八光子量子纠缠态,首次演示六光子纠缠的非局域性;研制成功国际上迄今性能最好的固态量子存储器;首次在宏观尺度无漏洞地验证可用于判别宏观和微观界限的LG不等式;研究成功可同时实现快速操控和长相干时间的新型量子比特编码等。
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进步奖, 2013年当选“CCTV科技创新人物”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4年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郭光灿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博士,其中5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4位被国家基金委评为杰青,4位被评为优青,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