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院里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视频会”,会议总结五年来院离退休干部工作,表彰了先进集体与个人,并部署了2016年的工作。
我所现有离退休老同志649人。其中:离休干部28人(平均年龄83.79岁);75岁以上297人,占45.76%;70岁以上407人,占62.71% 。在党政领导的深切关心和具体领导下,我所离退休工作开展得扎实深入,得到了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认可、鼓励和支持。此次,我所离退办工作人员付绍芸同志获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提名奖。
半导体所离退休办公室
2016.4.25
付绍芸同志工作简况
所离退休办公室付绍芸同志今年53岁,专职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16年。
她深知,离退休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密切联系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组织。作为入党申请人,她努力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离退休工作政策和业务,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通过自己的工作,力求把党和国家及所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传递给每一位老同志。
一、用心服务
她工作极为细心和耐心,平时注意积累老年保健和急救知识,时刻留心老同志的健康状况。有一次,与老同志通电话时发现对方声音与状态有异常,强烈建议老同志一定要到医院看医生,老同志第二天去看病当即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病愈后,老同志感慨地说:“小付,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为老同志“救死扶伤”的事不止一件,2009年的一天中午在城区老干部活动站,有位老同志血压高达220,痛苦万分,忙碌了一上午的她,坚持立即带老同志到北大医院就医,挂号、交费、做检查,楼上楼下,跑前跑后,直到老同志的子女们赶到医院,她才放心地回家,此时已经很晚。
2012年至2014年期间,有位丧偶并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同志,经常游走于所区和周边研究所找过去的老同事,散发他的“论文”和“剧本”并高谈阔论,很是影响正常工作秩序,这位老同志的人身安全也是个大问题。他的儿子怕自己的亲属不理解,对其就医有所顾忌。付绍芸耐心劝导他要面对现实,当务之急是尽快给他父亲看病……。后来医院确诊这位老同志病得很重,目前仍住在治疗。
16年来她还及时救助了两位发生低血糖的老同志。
二、真情待人
工作中,她始终投入一个“情”字。所离退办设在家属区,与所区老干部活动站、所医务室、学院路街道中科院社区新居民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及报警点在同一个楼,老同志们“常回家看看”到离退办小叙,她总是热情接待,嘘寒问暖。
16年来,她接收新退休的老同志共计253人,为104位去世的离退休老同志办理后事和相关事宜。
由于历史原因,有些老同志的生前待遇等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情况,这是引发逝世者家属情绪激动的重要导火索。每到这时,她总是先耐心倾听,让对方把“苦水”倒出来,给对方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政策规定慢慢疏导,家属合理的要求请示领导后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考虑。
我所一位去世离休干部的独生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又是独身,她父亲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情绪很不稳定。在昌平殡仪馆给老同志办理后事时,付绍芸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位女同志,怕她受周围礼炮声响的惊吓,挽着她的胳膊攥着她的手,提前告诉她周边环境情况,定时给她喝水,带她上厕所,直至取回她父亲的骨灰送到她选定的墓地,再把她安全地送回家。2007年由于该女同志病重,没有亲人照顾她的生活,离退办与中关村东南小区街道联系商议后,将她送往医院治疗。
三、力促和谐稳定
在2003年研究所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工作中,没有分到房子的一些老同志意见很大,有一位老同志喝酒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老干部活动站不停地叫骂,由于言语不和,他向另一位老同志猛冲过去,付绍芸同志勇敢地挡在两位老同志中间拚尽全力劝说,阻止、对峙了将近20分钟,在其他老同志的帮助下,终于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础。16年来解决离退休老同志邻里纠纷2起、家庭纠纷等3起。其中有一家婆媳长期不和已15年之久,她协同家委会、片警做大量的思想工作,终于在2015年春节使婆媳大战偃旗息鼓了。
四、擦亮服务窗口
她工作中始终保持一个“勤”字,即:脑勤、腿勤、嘴勤、手勤。老干部活动站是服务老同志的窗口,是连接在职人员与老同志感情的纽带,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我所的老干部活动站虽然简陋,但她却用花卉将阅览室布置得非常温馨,还时常帮助老干部活动站的管理员清扫卫生。
盛夏的北京,酷热难当,坐在屋子里浑身都冒汗,她利用研究所放高温假的时间,把老干部活动站楼道的门窗和外墙用清水洗刷得干干净净;看到所区老干部活动站木制的牌匾由于风吹日晒,白漆脱落、木板也有些变形了,她请我所金工厂的师傅把牌匾用铝塑板包上,自己用电脑打印“半导体所老干部活动站”几个大字,再套上红色单面胶纸,请老同志和她一起剪刻并贴在牌匾上,漂亮的牌匾透着喜庆,老同志们都夸“好看!”。
她是安全员,很注意加强老干部活动站的日常巡视,凡是水暖、电话、电器、门窗等出现问题,她都及时报修直至恢复正常使用;发现有人进行推销活动,坚决予以制止,维护正常工作秩序,让领导很放心。
五、熟悉政策,方圆有矩
她还具体参与了很多(跨处室)的政策落实工作, 特别是2014年、2015年离退休费和生活补贴调整以及2015年初核算、核对物业补贴和供暖补贴等。在段时间内,她要仔细核对650多人的信息,核算每个人的发放金额,还要与人事处的核算表一一对应,日常来电来访的本职工作也不能耽误,常常中午顾不上吃饭连轴转,晚上干到很晚,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由于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都很到位,个别老同志带着疑虑“怒气冲冲”地来离退办“理论”,她能清楚明白地给老同志讲解政策、依据,又非常耐心,使老同志心平气和而归。
六、努力营造尊老爱小的工作氛围
作为研究所机关里为数不多的老人,她有“长者风范”。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年青人。2013年夏天,有位新来所工作的研究生得了重感冒,家在外地,身边没有亲人照顾,小姑娘委屈得哭了。付绍芸知道后,给她煮了大米粥和鸡蛋,还精心制作了凉拌蔬菜给她送到集体宿舍……。
付绍芸为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服务管理工作很下功夫 ,努力营造尊老爱老的工作氛围,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她首先考虑如何解决,不去计较什么人或什么事。在工作和生活中她热心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赢得了所内外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为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她说:“我也年轻过,是老同志教会我如何工作。好的传统需要传承。”通过她与大家的努力,离退休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老同志很满意。
七、心系职责,忘我工作
从2006年开始,她爱人被中科院安排到南方某城市参与院地合作建设(至今仍在外地),她独自带着孩子,又要经常去双方父母家照顾老人,很辛苦。那段时间,她身体不是很好,她常常带病坚持工作。特别是2008年5月的一天,她强忍着病痛到望京医院告别室送去世老同志最后一程,回到家后,由于子宫大出血晕了过去……。2008年9月在子宫切除后的第三周,她用手摁着肚子上的伤口骑车到一公里外组织49位当年年满70岁的老同志集体祝寿活动。可谓是女“拼命三郎”。
除了病痛的折磨,世上还有一种痛叫“心痛”。刚做离退休工作时,她的女儿不敢同她一起睡觉,因为妈妈经常去医院看望病人,到殡仪馆、太平间,抬遗体;她不愿意妈妈的衣服放洗衣机里洗;不吃妈妈给的食物……。那时被别人误解又不被家人理解,心中的苦闷常常困扰着她。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孩子懂事了也很支持她的工作。
离退休工作非常辛苦,离退休工作者要承受多重压力,常常被误解甚至受到指责,多年的磨练让她能够平和面对,并从内心感谢提意见的同志,感谢人家这份真诚,因为他们在乎自己,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好,理解对方的处境和特殊身心状况,并不计前嫌,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从事16年离退休干部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看到周围同志们都有进步,自己快退休了还只是七级职员,她心动过,纠结过,焦虑过,但是没有因为这些而闹情绪、影响工作。
16年来,她为三任离退办负责人做助手,尽心尽力,工作主动、认真。她将老同志的姓氏用按26个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排序、列表,并添加联系电话和档案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她负责统计,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信息日常维护和统计工作,为离退办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及报送工作先后两次受到院离退休干部局表扬;在筹备大型集体活动时献计献策,并将各项活动要求落到实处,16年来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
离退休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但确是需要奉献、爱心和毅力才能做好的。人间重晚晴,现在全社会都在关心老龄化和老年人,而这些工作离不开大批离退休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辛勤工作,让老同志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