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离退休老科学家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春风化雨、因材施教、授之以渔
——记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余金中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这是对教师们教导学生、言传身教、影响和激励学生的生动描述,半导体研究所就有这样一位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科学家,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他培养了多位优秀的半导体专业的栋梁之才,这位导师就是余金中。余老师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1年于日本大阪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65年开始在半导体研究所参加工作,1997年开始在研究生院教授课程,后被中国科学院大学聘任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至今任教近二十八载,选修他课程的超过2000位学生。
2018年,余金中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典礼
一、报答母校,精神传承
余金中的教学理念源于他在大学期间所受的教育影响,1960年,余老师入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第三届学生,他是该校“全院办学、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受益者。他在学期间,由严济慈院士讲授《电磁学》和《电动力学》;钱临照院士讲授《普通物理》;郝柏林院士等讲授《固体物理》;王守武院士讲授《半导体物理》,这些大师在教学中的高尚品德、严谨学风、渊博知识等方面深深地影响到了余金中,老一代科学家们身体力行做出了榜样,亲自到大学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科学知识得到了有效的传承。
大学毕业后,余老师考上王守武教授的研究生,他于196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部学习,在那里的学习经历给余老师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和美好回忆!正巧1997年有一次机会,他正在半导体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时任研究所所长的郑厚植院士征询他的意见——“能否到研究生院讲课?”余老师没想到,从母校毕业30余年后,可以有机会报答母校和恩师,因此他欣然地接受了所里交给的这一任务。在半导体研究所进行科研的同时,每年到研究生院讲授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开始时,研究生院设立的课程是《半导体量子器件物理》,由李国华研究员和王良臣研究员讲授“电子学”部分,余老师讲授“光子学”部分。后来由于课程内容的增加,将这一课程拆分为《半导体量子电子器件物理》和《半导体光子学》两门课,余老师一直讲授《半导体光子学》,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将《半导体光子学》定为物理电子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共60学时,4学分。
在教学过程中,余老师力求系统化、条理化、实用化;在叙述中力求由表及内、由简单到复杂、“浅入深出”,得出有内涵的物理图像。“浅入深出”的教学理念是严济慈院士讲课时一再倡导的,也是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延承和追求的。
王守武院士夫妇、余金中研究员夫妇和研究生等众人在所内合影
二、课程创新、亦师亦友
由于当年《半导体光子学》是国内首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选课的学生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从事光电子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所,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余老师尽量将前沿研究课题的相关基础知识逐年地加入进来,使该课程尽量紧跟研究所的发展。他还依照学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前结合学习内容假设研究课题,并利用本课程知识进行预研,尽量让学生同他们自己未来的研究工作接轨,既深化了课程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投入研究的兴趣。
课程的初期只介绍“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的器件结构和原理”,后来扩充到“异质结物理、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复合与辐射、量子阱激光器和分布反馈激光器、光波导”等,近年来又增加了“量子器件、光子晶体、光子集成”等新章节。该课程自成体系,既有基础性,又有前沿性;同时结合国内的研究进展,尽量展现国内前沿的科学成果,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半导体光子学》。在授课的过程中,余老师长期坚持课内外师生交流,利用提问、答疑、作业等方式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意见。
下课后,他尽量在学校多停留一些时间,和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让同学能够把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甚至生活问题能够提出来,形成很好的交流,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还设立了师生参加的微信群,通过微信交流来解答各种问题。还特意每学期在课时之外单独安排一两次答疑课,更深入解答各类问题。把作业同写论文联系起来,每道作业应该写成一篇小论文,几道习题合在一起就构成一篇完整的论文。用这种方法提前教学生的中英文表达、如何绘制图表、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对教学起到了明显的提升效果。
三、教学相长、精益求精
余金中觉得:“参与教学提高了自身从事科研的能力,科学研究为教学提供了前沿内容,两者互融互利,促进科教双丰收。”“半导体光子学”是国内首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依照中国科学院前沿研究课题的需要,针对光子的产生、传输和探测的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与特性,确定教学大纲。为了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需要在国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教材和文献、国外研究进展的新成果;教学过程中尽量将研究所当前的科研项目提前融入课程,让学生提前假设科研课题,并对课题目标、技术路线、创新点等提出设想,使学生尽快融入未来的科研中,尽量缩短开题时间。他利用在国外工作和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等机会,广泛收集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相关课程的教材和课件;与此同时,科研工作中他一直在阅读国外文献,这些资料使本课程同国际发展前沿接轨;另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出了600多页课件、录制了60课时的实况教学光盘、先后出版了《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信息光子学物理》、《硅光子学》和《半导体光子学》四本中文专著和一本《Silicon based Photonics》的英文专著。
“半导体光子学”这门课程全面地介绍半导体光子学基础理论、应用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各种光子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包括半导体发光器件(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探测器、光波导、光开关/光调制器、半导体光子晶体、太阳能电池等以及半导体光子集成,共计十三章,其中,“光波导”是比较难学的章节内容,余老师就从最简单的“均匀介质中的平面波”出发,导出简化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速率方程组,求解出电磁场的表达式”,再引进“有损耗、介电常数为复数的介质中的速率方程组”,求出更复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速率方程组”的表达式。在深入描述各种波导结构的基础上,再求出“能够传输单纵模光波的各种结构的线度范围”,最终应用到“激光器结构的设计和制作”上。这一“浅入深出”方法收到了容易理解、便于掌握的效果,同时又将一些实验技术与关键方法融合进各章中,多年来这门课程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还获得了清华等高校来的督导教授的好评。
余老师除了先后在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该课程20余年外,该课程在国内一些院校有影响,因此他被特邀到南京大学主办的教育部全国博士生暑期学习班、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以及半导体研究所等院校讲授这门课,参加学生总计400人左右,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赏!
四、科教融合、身体力行
余金中也是一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授课的“岗位教授”,国科大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大学,典型的科教融合办学模式、以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余老师在“科教融合”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将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育人工作统一,对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研究角色,起到了促进作用;将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和人才的不断迭代更新,这种融合让他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生产新的知识,不断培养新的人才。
余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促进了研究组的科学研究工作,他长期在半导体研究所从事光电子学研究,主持或参与主持并出色完成了一系列国家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诸多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二等奖两次、北京市奖励多次、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联合颁发的“国际合作功劳者奖”,多年来课题组的研究型论文和基金申请经过余老师仔细修改,一审期刊论文全部通过、基金也全部获得了资助,余老师相信这得益于他多年教学经验,得益于深刻地理解科研问题,及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同时,他的这些科研实践为研究生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余老师在亲自参加一线科研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无法从书本中得到的实验方法与技巧,他将这些科研技术融合进研究生的教学中,有助于研究生素质的提高。例如,将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掺杂型号、高速率光学信号如何测试等关键技术问题讲解清楚,使学生提前知道一些关键实验技术,余老师多年秉承一流的教学造就一流人才,创建出一流科研的理念。
余老师的“半导体光子学”课程已教授20余年,上课人数多达2000余人,获得研究生院优秀课程等奖励多次,根据课程需要,他编写出了完整的课件、录制出全套光盘、出版了研究生教科书,2012年“半导体光子学”获评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精品课程。余老师主编的《半导体光子学》一书也被《物理》杂志评为2015年值得推荐的物理学十本新书之一,被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大学作为光电子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者参考书,余老师也受邀在国内多所大学讲过该课,在中国的光电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余金中老师撰写出版的专业教科书籍
五、退休时光、爱好广泛
2008年,余老师光荣退休,退休后的他兴趣爱好广泛而丰富,从摄影到作诗,对各种文学和学问的热爱使他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和精彩,除教学、撰写专著、从事行业发展工作以外,他在业余时间喜欢摄影、作诗等等,外出时他拍摄的各种植物和景色作品,获得了多种奖项。就如同余老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4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一样“七十五岁古来稀,人生求索无尽期。科教融合求创新,老牛依旧不停蹄。”如今已经81岁高龄的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这多得益于他平时的业余爱好丰富,心情愉悦,对事物永远保持好奇和不懈的追求!
余金中的诗作《登庐山》
六、实至名归、硕果累累
余金中在近些年的教学方面获奖颇多:主要有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06年被评为“中国学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优秀个人、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集中教学突出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佩教学名师奖”。但余老师非常谦逊,他说:“我非常热爱科学研究工作,它给我带来无穷的欢乐;同时我也非常热爱教学,这让我总是生活在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之中,年年如此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余老师在任教期间潜心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众多光电子领域的人才,他在研究所培养了30多位博士和硕士,如今他们已经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有的是公司高管、全国劳模;有的是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