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各部门:
根据近期科技部、财政部的通报,以及审计、院内巡视、财务检查的情况,发现部分单位科研经费存在“突击花钱”、管理和使用不规范的现象,甚至出现违规问题。按照《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关于在科研经费使用中落实“过紧日子”、严禁“突击花钱”的通知》(科发条财函字〔2021〕96号)文件,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现就有关情况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近期科研经费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一)“突击花钱”中的“四风”问题
根据科技部通报,提出某些单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出现岁末年初和结题验收前“突击花钱”现象,这是“四风”问题的典型表现,既浪费大量财政资金,又容易助长不正之风甚至滋生腐败。
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实际,与“突击花钱”类似的情况主要有:一是以违规先行拨付支付等方式“套现提现”。以拨代支、虚列开支、违规先行拨付资金等套取、转移项目资金现象。二是巧立名目突击乱发钱、花钱。违规以专家业务咨询费、项目服务费、项目外协费等名目,高开或虚开列支费用。三是为规避预算执行考核,举办内容雷同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讲座、论坛等各类线下活动等,集中产生大量不合理支出。四是开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如因科研设备和仪器未合理共享使用而大量重复购置,以及产生大量与项目(课题)任务不相关的资金支出等。此外,还包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与“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原则不符的其他情况。
(二)贯彻落实“过紧日子”存在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通报,与“过紧日子”相关的问题包括:一是未全面预计资金,如上年结转资金预计严重不足;二是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三是绩效目标与实际脱节,如绩效自评时间周期与个别绩效指标脱节。
(三)预算执行和经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
近期,在审计、院内巡视、财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以虚假劳务、虚假会议、虚假合同等虚假事项套取、转移项目资金。二是项目承担单位虚报预算或年度预算不合理,造成预算执行压力。三是项目承担单位未按任务计划,向任务参与单位提前拨付或年底集中拨付经费,造成参与单位预算执行压力。四是将财政零余额账户与基本户串用,提前使用财政额度,以追求预算执行。五是编制虚假项目预算,或通过不合理预算调剂,用项目直接经费大量、超量购置通用设备、办公耗材等。六是通过虚报参会人数增加会议预算,变相提高就餐、住宿标准,借学术会议大吃大喝、转嫁招待费、违规会议用酒、超标准接待、违规收送礼品、公务出国夹带旅游等。
二、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严禁“突击花钱”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严禁“突击花钱”。
(一)开展自查自纠
各部门应对照管理制度,查找本部门“突击花钱”现象中的“四风”问题,对于违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做好整改工作;对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坚决制止各种乱花钱和“突击花钱”行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二)积极构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部门应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积极构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严格经费支出事项真实性、合理性审核、审批,加强内部信息公开,坚决杜绝各类虚假事项套取经费的行为。二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按年度需求申请用款,严格资金拨付,按照项目进度、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拨付资金,严禁为赶预算执行进度突击花钱,严禁将财政零余额账户与基本户串用,或无预算、超预算、超进度拨付款项。因特殊因素影响执行的,应及时向科研处和财务处申请调剂,其中2021年涉及财政拨款安排的预算,可于5月底前提出预算调剂的申请。三是本着厉行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优化科研活动安排,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避免低效、重复安排不必要的会议、差旅等活动,避免超实际需求重复、大量购置设备、材料、办公耗材等。四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从紧控制科研经费使用,加强对学术会议、科研差旅、公务接待行为的审核,坚决遏制“四风”问题产生。五是在履行日常监督职责的同时,建立“突击花钱”中“四风”问题的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内部公开曝光发现的问题;对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项目负责人严肃问责。
(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科研领域全面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有关要求,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业原则,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削减低效无效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坚决杜绝科研经费“突击花钱”中的“四风”问题,严禁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确保经费管理使用科学、规范、安全、有效,切实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关于在科研经费使用中落实“过紧日子”、严禁“突击花钱”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