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收到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通报,某用户邮箱被黑客入侵。要求我所查明事件原因,评估攻击影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经我中心协同该用户检查登录记录、邮箱收发记录,并未发现用户邮箱被入侵迹象。最终确定该用户是由于使用境外VPN又同时登录邮件账户,造成登录邮箱的IP地址显示为境外的原因所致。因此,被误判定为黑客成功入侵用户邮箱。
虽然排除了黑客入侵的可能,但在排查中我们发现,该用户邮箱密码频繁遭到不同IP地址暴力破解攻击,由于密码设置足够强健,没有被破解成功。我中心扩大范围对其他用户邮件系统检查后发现,多个个人邮箱账户频繁遭受暴力破解、撞库攻击,稍有不慎便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窃取用户数据,发送垃圾或钓鱼邮件,对个人和研究所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而中国科学院对邮箱被盗、钓鱼邮件攻击的监督检查也越来越严格,一旦发生违规行为,不但要追责,评估损失,还要全院通报,以公开点名方式督促科研院所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针对本次事件,我们已对涉事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责令整改,请全所同事引以为戒。只有层层压实责任,才能做好计算机和邮件系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信息化中心、所级各部门、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我中心建议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要关闭电脑主机;不使用不合规的VPN系统;院邮件系统不与VPN系统同时使用。
2. 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系统一定要安装病毒防护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库,定期全盘扫描主机文件。
3. 各实验室、中心、课题组公用计算机一定要指派专人管理,管理方式与个人计算机相同。
4. 所有邮箱用户一定要启用邮箱双因素认证(设置方法见:https://bdt.semi.ac.cn/swgk/contents/587/29995.asp),并且邮箱账号密码至少10位以上,且满足密码复杂度要求(数字、字母大小写、特殊字符之中任取三者组合)。
5. 不利用邮件系统、微信、企业微信传递敏感和SM内容。
6. 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和附件,注意甄别发件箱是否确为发件单位的邮箱。各种账号过期通知、会议通知、工资条信息等一定要仔细甄别,必要时电话核实,确保信息真实性。
只有广大用户不断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才能营造安全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确保科研生产活动顺利开展。
期刊文献与信息化中心
202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