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存储的挑战和可能性专刊
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最终途径。如何以不同方式有效地存储和利用能源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太阳能水分解、光催化和锂硫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类研究将为能源的工业生产、存储和应用提供策略。
《半导体学报》组织了一期“能量存储的挑战和可能性”专刊,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赵超博士和王智杰研究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舒大军教授和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雷勇教授共同担任特约编辑。该专刊已于2020年第9期正式出版并可在线阅读,欢迎关注。
本专刊包含来自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西湖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共9篇综述论文、1篇研究论文和1篇专家视点,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雷勇教授的原创研究论文“高粗糙表面的碳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中间层”,苏州大学康振辉教授的综述论文“传统量子点和新兴量子点之间的桥梁—I-III-VI量子点的光电和光催化性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智杰研究员的综述论文“改性氧化锌在高效光电催化分解水体系中的应用”,以及南京大学舒大军教授的综述论文“二氧化钛催化性质的应变调控”详细介绍了能源存储方面的挑战和可能性等。
我们相信本专刊将会促进学术交流,为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架起桥梁!我们也欢迎该领域的潜在作者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半导体学报》!
欢迎阅读!引用!
欢迎阅读!引用!
欢迎阅读!引用!
特约编辑风采:能量存储的挑战和可能性专刊
赵超
赵超,1983年5月生。中科院半导体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
2004年在天津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9年7月-2020年分别在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长期从事III-V族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迄今在Nano Letters,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Advanced Materials, Nanoscale,Applied Physics Letters以及Nano Energy等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专利5项。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1800余次,论文的H指数为19。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目前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协会(OSA)和美国化学学会(ACS)的会员,是Advanced Materials,Small,Optics Express等十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通讯地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邮编100083
Email:zhaochao@semi.ac.cn
王智杰
王智杰,1980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特聘研究员。

2004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9年8月-2015年2月分别在美国怀俄明大学、迈阿密大学、密歇根大学以及德国伊尔梅诺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并于2017年任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和光电技术领域中载流子输运动力学及其高效器件的研究。
迄今在Energy Environ. Sci.、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现任德国物理学会会员,担任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及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编委。多次参与主办国内、国际会议,出任组委秘书,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分会主席。承担科研项目多项,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通讯地址: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邮编100083
Email:wangzj@semi.ac.cn
舒大军
舒大军,1975年12月生于四川。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在西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1-2003年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起在南京大学任副教授,2010年聘为教授;
2012-201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任访问教授。
舒大军教授长期致力于材料生长和物性的理论模拟研究,尤其关注材料缺陷的外场控制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迄今为止发表 SCI 收录论文38篇,其中 1篇Nature Mater.和7 篇 Phys. Rev. Lett.。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分会委员。
通讯地址: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邮编210093
Email:djshu@nju.edu.cn
雷勇
雷勇,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终身教授。

2003-2006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进行科学研究;
之后在德国明斯特大学担任研究团队负责人(2006-2009)和青年教授(2009-2011);
2011-至今在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应用纳米物理研究团队负责人。
雷勇教授长期从事基于模板的功能微纳结构、表面结构和图案化及在能源器件和光电器件中的研究,在多元和表面纳米结构化、钠离子和钾离子电池等领域具有国际性研究声誉。迄今为止,雷勇教授共发表了214篇SCI文章,很多发表在顶级期刊上,包括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18篇(17篇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0-20的论文有70篇(55篇通讯作者),如Nat. Nanotech.,Nat. Commun.,JACS,Angew. Chem.,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Chem. Soc. Rev.,Prog. Mater. Sci.,Adv. Energy Mater.,Mater. Today,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no Lett.,Nano Today.等。雷教授目前是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25.245)的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的Associate Editor,期刊Carbon Energy和InfoMat的Advisory Board Member。作为项目负责人,雷勇教授主持了多项欧洲和德国的大型研究项目,包括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享有很高声誉的ERC研究项目、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重大研究项目、德国研究基金会(DFG)和德国大众基金会。
通讯地址: 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邮编98693
Email:yong.lei@tu-ilmenau.de
“能量存储的挑战和可能性”专刊
《半导体学报》组织了一期“能量存储的挑战和可能性”专刊,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赵超博士和王智杰研究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舒大军教授和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雷勇教授共同担任特约编辑。该专刊已于2020年第9期正式出版并可在线阅读,欢迎关注。
专刊详情请见:半导体学报2020年第9期——能量存储的挑战和可能性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