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奥运倒计时30天之际,所妇委会联系了北京奥组委,于7月8日中午组织了妇委会成员及骨干15人到国家体育馆做志愿服务工作。通过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北京奥运精神。
在国家体育馆里,由国家体育馆的项目经理张国强主任及媒体部丁志勇主任接待了我们。首先由张主任介绍了国家体育馆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色。国家体育馆是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并列的三大“国”字号体育场馆,投资近9个亿人民币,始建于2005年5月28日,于2008年4月26日竣工,面积共2万多平方米,共有大约2万个座位,是迄今为止北京最大的体育馆。在奥运会及殘奥会中将有体操、蹦床、手球、轮椅篮球等项目接近20枚金牌在这里产生。国家体育馆最大的特色是民族化,从理念设计到投资建设再到运营使用全部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而且它还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的含金量,例如:在节电方面,国家体育馆的采光天窗是可以打开的,白天没有活动时整个馆内完全可以使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同时在天窗上还安装可以发电1百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及发电站,可供照明及地下车库用电;在节水方面,国家体育馆外围共有2万多平方米的透底砖,在下雨时可以收集雨水,利用这些雨水可以洗车、洗场地、浇灌周围绿地等用;由于馆内要求的温度冬天不低于26C,夏天不高于24C,因此设计了密封度很好的玻璃幕墙进行保温、隔热。国家体育馆的屋顶(跨度长144米,宽114米)整体钢架滑移安装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填补了这项科技空白。
接着我们参观了媒体看台、新闻发布厅、文字记者工作间等各国记者工作的地方,并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干净整齐的文字记者工作间,这样各国记者就可以直接到这里进行工作了。我们因为能为北京奥运会作一份贡献而感到自豪与快乐。
(陈东军供稿 照片由李嫣红、方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