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关于公开2016年度
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通知
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中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财政部组织了对我院2016年度“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和“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2个项目的重点绩效评价,并要求将评价结果在系统内部进行公开。近日,财政部正式下达绩效评价结果,现就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2个项目立项程序规范,具备完整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采取了较为有效的监督措施,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基本完成了计划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项目符合“精准医疗”这一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也符合人民普惠医疗的迫切需求;“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项目为我国矿产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以参阅资料的形式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评价也发现2个项目在绩效管理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关于“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项目,一是专项专属的产出增量体现不足,与前期基础性平台的衔接和整合有待加强;二是各项目间成果共享统筹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部分项目中课题及子课题研发内容相似、研究重点不够突出;四是部分项目及课题的阶段目标不够明确,可量化考核的指标较少;五是财务管理及监控有待加强。关于“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项目,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执行率不高;二是个别指标缺少测试数据支撑;三是专项缺失整体推广应用环节,重科研轻应用。
二、有关要求
(一)强化绩效理念,深入推进评价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推进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中期财政规划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所有项目支出均要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理念,紧抓预算管理改革的机遇,将绩效管理端口前移,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理念,将“要我评价”的被动认识转化为“我要评价”的主动实践,逐步将绩效理念植入人心。
(二)完善指标体系,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
在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仍存在偏离绩效目标、难以量化考评、指标设定不全面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导致绩效评价指标对项目的考核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精确。下一步,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强督促指导,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用评价指标的积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特点,及时归纳和总结适用于自身工作特点的评价指标,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项目绩效指标设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切实提高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及时性和规范性。
(三)牵头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作为“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和“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2个项目的牵头单位,上海药物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并将加盖单位公章的整改结果在7日内反馈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附件:1.“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项目重点绩效评价报告
2.“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项目重点绩效评价报告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 2 —
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docx
中国科学院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专项绩效评价报告.docx
中国科学院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专项绩效评价报告附表.xlsx